
2023 年 1 月汽车数据奇惨,1 月份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达 129.3 万辆,年减 37.9%,月减 40.4%。其中,燃油车的情况最惨,销量年减了 45.1%,接近腰斩。而在去年大繁荣的新能源汽车,也在 1 月发生了年减 6.3% 的情况。被寄予厚望的造车新势力,各家车企的成绩,都远远未达标准。

理想整个 1 月份交付了 15141 辆新车,环比 2022 年 12 月下跌了 28.69%。但往好处看,这已经是极少数同比去年 1 月份销量上涨的企业了。
蔚来 1 月份该公司的交付量为 8506 辆,不仅同比下跌了 11.87%,环比更是降了 46.22%。
问界与小鹏受打击更重,由于旗下产品完全是特斯拉 Model 3 和 Y 的直接竞品,这两家企业在前者 1 月初宣佈大降价后不得不对其价格进行了调整。但由于降价发生在春节前没两天,因此效果在 1 月裡没有发挥出来,均收穫了环比销量大于腰斩的成绩。小鹏卖出了 5218 辆新车,环比降低 59.62%;AITO 问界交付了 4475 辆新车,环比降低 55.88%。
极氪和零跑最惨,极氪交付量仅为 3116 辆,环比降低了 72.51%;零跑只卖出了 1139 辆,同比和环比都降低了 85%。
消费者不买车的可能原因
对于销售成绩下滑,业界首先归因于春节因素。蔚来总裁秦力洪表示,根据他们的测算,整个 1 月份“无效”的日子加起来有 10 天。在这期间,交付工作收到了较大影响。
更重要的是,不少企业的一线销售在 12 月底都以“国家补贴即将彻底退坡”为话术,对消费者採取了“催单”这一常规操作,也让许多人已经提早于 12 月买车。
但在今年的新能源车市,行业巨头在其中扮演的负面作用同样不容小觑。车 fans 创始人孙少军就指出,他们团队经过广泛调研后发现,特斯拉在 1 月初的大幅降价,除了狠狠杀伤到了直接竞品问界 M5 EV 和小鹏 P7、P5 之外,还对所有纯电动品牌造成了负面影响。
孙少军表示,不少消费者在看到特斯拉、小鹏和问界相继降价后,认为其他品牌的跟进已经成为定局,因此延迟购买。
据孙少军判断,将会有更多企业在 2、3 月份开始降价促销。然而当前严峻的问题可能并不是消费者短期内的持币观望,而是大家消费需求会不会在长时间内呈现整体疲软的情况。
不过,表现好的车企依旧成绩亮眼。除了特斯拉外,比亚迪依旧在今年 1 月延续了“霸榜”的态势。无论是在新能源 SUV 还是轿车销量榜,比亚迪宋和海豚都高居榜首位置。其中前者甚至在包括了燃油车的全部 SUV 车型榜单中拔得头筹。对此孙少军则点评称,当市场呈现出低迷和萎缩态势时,消费者的决策会更加理性,选择性价比更高、品牌更大的车型。